武汉姑娘安抚疫情初期应激老人情绪,“当时她心理濒临崩溃”

时间:2022-05-10   点击:857

#头条好心人# #暖心社工在身边#

吴阿姨感慨着:“在最艰难的时候,要是没有你,我都不知道怎么挺过来!”

2020年初武汉爆发新冠疫情,面对这场突发的重大公共危机,市民们难免不知所措,心慌意乱。

在疫情严峻时,60多岁的社区居民吴阿姨因为肺炎(非新冠肺炎)到医院诊治,现场目睹了死亡,随后便出现了应激障碍。

本身身体状态较差,这也加重了吴阿姨心理的恐惧和不安。“整晚整晚地失眠,一闭眼脑海里就出现当时的画面,那时候吴阿姨的心理濒临崩溃”。负面情绪的积压也进一步影响着吴阿姨的身体,她咳嗽越来越严重。

当时,王力芹远在山东,作为社工的她利用网络、电话开展线上服务。一天晚上,她通过驻点街道电话转介,收到了吴阿姨的求助。

王力芹考取过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,她先安抚老人情绪,了解具体情况,同时联系医生志愿者和心理志愿者,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。

“您吃了吗?今天身体感觉怎么样呀?心里有没有舒服一些?”“……”王力芹每天两次早晚拨通吴阿姨的电话,关心她的身心状况,陪她唠唠嗑,舒缓负面情绪。“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陪伴,通过持续的关心输入希望。”

持续一周后,吴阿姨的负面情绪得到了一定的缓解,在专业心理咨询力量的介入和王力芹不间断的关怀疏导下,老人的睡眠质量逐渐改善,身体也渐渐康复。

武汉姑娘安抚疫情初期应激老人情绪,“当时她心理濒临崩溃”

生活中的王力芹

“似乎是命运的安排”

“我们家爸爸妈妈吵架,我就会帮爸爸,因为他是‘弱势群体’哈哈。”谈到对社工这份工作的选择,王力芹笑着打了个比方。

“像高考结束后是因为调剂学习了社会工作,但是我骨子里就喜欢帮助弱势群体,接触后发现非常喜欢,就再也没走出这个行业。”机缘巧合下踏入社工领域的王力芹,庆幸“命运的安排”,2008年毕业时,恰巧社工行业相对发达的深圳有着大量的岗位需求,她便奔赴深圳正式成为了一名专职社工,这一干,就是14年。

2011年,怀着报效家乡的理想,她从深圳回到湖北,加入湖北首家专业社工机构——武汉楚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,为需要帮扶的群体尽心提供着帮助。

“我老公是我同班同学,我在深圳工作的这几年,他当时在读研,我回来后我们也结束了异地恋。”谈到情感和家庭,王力芹幸福地笑着。

武汉姑娘安抚疫情初期应激老人情绪,“当时她心理濒临崩溃”

王力芹为困境家庭子女辅导学习

“没关系,我们都在”

早些年,王力芹在武汉的儿童福利院专注为孤残儿童及青少年提供服务。

其中,14岁的男孩小添(化名)被美国家庭收养,即将出国,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。“他还是很期待的,但是也充满了对未知和改变的恐惧,担心接下来会面临什么,担心自己能不能适应,也不想和朝夕相处的老师和朋友们分离。”

考虑到面对人生转折点的小添焦虑的情绪,王力芹第一时间为他开展了个案帮扶。

“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,他的焦虑很大部分来自于对未来的家的不了解。”王力芹将涉外送养的流程、环节和进展及时全面地告诉小添,以期通过信息的掌握减少对未知的不安。

她还帮助小添和美国家庭建立起情感联络,她把美国家庭寄来的照片和手链拿给小添看,让他感受到对方的热情和温暖,减少他的担忧。

当有临时变动送养事宜延迟时,王力芹看出了小添的闷闷不乐,“他可能会认为对方不‘要’他了。”她及时给予心理安抚,解释着延迟原因。

为了增加他对全新环境的认知,王力芹准备了美国文化的阅读材料,带着小添一起了解,还教他学习简单的口语,一起畅想精彩的生活,帮助小添将对未知的焦虑逐渐转为对未来的憧憬。

“没关系,我们都在!”在和小添聊天的过程中,王力芹发现他早早把这个生活了多年的福利院当成了自己的家,院长、老师和社工们都是他的叔叔阿姨,一起成长的其他伙伴都是他的兄弟姐妹,可如今就要分别了,小添陷入了深深的不舍之中。

她尽可能地给予陪伴,并组织他和孩子及老师们互换贺卡,大家写下临别赠言,互相留念。带着大家的爱去往美国的小添仿佛没有离开他在中国的这群亲人。由于前期的安抚和帮扶,他很快就适应了新家庭和新环境。

武汉姑娘安抚疫情初期应激老人情绪,“当时她心理濒临崩溃”

王力芹(左二)给社区老人送“福”字

这些年来,她积极参与到居民和弱势群体的帮扶中来,同时还介入危机事件运用专业的助人技巧开展支持工作。2010年初,王力芹在深圳参与了富士康事件的心理排查工作,为进企业不到半年的员工开展心理和情绪评估;2016年夏天,武汉发生洪灾,她来到边远城区驻扎三周,为受灾群众开展情绪安抚,协助疾病预防,安顿生活起居;2020年初武汉突发新冠疫情,她开展远程指导工作,为危机个案开展针对性帮扶……

武汉姑娘安抚疫情初期应激老人情绪,“当时她心理濒临崩溃”

王力芹组织老人唱红歌

“刚成为社工时,我的想法很单纯,就想用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。如今,我的思维更宽广了,我们不能仅凭一己之力,只靠直接的帮扶,我们还要孵化社工组织,培育社工项目,发展社工和志愿者团队,借助更大的力量和资源给予更广泛的人群帮助。”

十四年的时间里,她从一线逐渐担负起督导的工作,先后组织、承接和开展针对老年人、孤残儿童、失独家庭、退役军人等的帮扶项目,她还积极参与到培训中来,她希望个人和团队的经验得到更大范围交流和推广。

帮扶的对象越多,她越看到了需要帮扶群体的庞大。 “我们要做的还有太多太多,接下来,我们会循序递进地尽可能帮扶更多的人。”

回顾这份已经坚守了14年的工作,王力芹最看重是从这份工作中获得的价值感,“这份工作能切实为别人带来帮助,我觉得很幸福。”

而当初为了给予服务对象专业帮助学习的助人技能,似乎早已融入到了她的生活里,“之前我对服务对象都很耐心、温和,但是在生活和工作里容易急躁,慢慢地,即使当下跳脱出我的社工角色,这些方法和技巧依旧存在,进入了我生活的点点滴滴。”

“社工”对王力芹而言,不仅仅是一份工作,它内化在她的生活和人际关系里,使她的生命得到了成长和绽放。